刘国松

Present-2020

2025

作品〈子夜的太阳〉参展国立历史博物馆举办「藏珍—清翫雅集卅周年庆收藏展」

2024

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汪悦进教授主编之《刘国松读本:艺术家着述及相关评论选集(1950年代迄今)》出版


作品〈子夜的太阳Ⅲ〉参展国立历史博物馆举办「五月与东方-台湾现代艺术运动的萌发」特展

作品〈中秋月〉参展桃园市儿童美术馆举办「新说小百科」展


刘国松作品〈中秋月〉于「新说小百科」展览现场 | 桃园市儿童美术馆提供
刘国松作品〈子夜的太阳Ⅲ〉于「五月与东方-臺湾现代艺术运动的萌发」展览现场

2023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举办「刘国松:实验悟道」

作品〈适意不弃逍遥游〉参展桃园横山书法艺术馆举办的「法与无法交织的年代-书法作为一种视觉形式」展览

作品〈山外山〉、〈地球何许之三〉参展国立臺湾美术馆举办「时代记忆:国美35典藏精选展」


获颁国立臺湾师范大学艺术学名誉博士学位

由刘国松文献库与香港水墨会合办的第三届「刘国松水墨艺术奖」在香港颁奖


刘国松于展览现场 |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提供
刘国松于臺师大颁发学位典礼上致词 | 国立臺湾师范大学提供

2022

刘国松作品〈环中(B)〉参展尼泊尔「加德满都三年展2077」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及刘国松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开拓当代水墨之路:刘国松艺术文献展1940s—1980s」,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德群画廊展出


作品〈自有岁寒情〉参展国立臺湾师范大学美术馆举办之「百年传承.世纪典范—师大百年校庆校友美术创作邀请展」

作品〈捲起千层雪〉参展美国凤凰城美术馆举办之「重新定义传统:来自李氏家族中国画藏品的礼物」展

由香港水墨会主办的「刘国松水墨艺术奖2022 香港特别奖」在香港颁奖

2021

作品〈长海浮冰〉、〈白将淹没一切〉、〈破晓〉三件参展美国洛杉矶郡美术馆举办的「墨梦:INK 基金会收藏选集」展览

由刘国松文献库与香港水墨会合办的第二届「刘国松水墨艺术奖」在香港颁奖

2020

瑞士里特贝尔格博物馆举办「向往自然:解读中国艺术中的山水」展览,以其〈雪景〉作品为图录封面

2019

由刘国松文献库与香港水墨会合办的首届「刘国松水墨艺术奖」在香港颁奖

张孟起与刘素玉合着《一个东西南北人:水墨现代化之父 刘国松传》由台湾台北远流公司出版


高雄市立美术馆举办「奔 · 月—刘国松」跨年大展


刘国松于展览现场 | 高雄市立美术馆提供

2018

作品〈禅梦〉参展美国史丹佛大学的坎特尔视觉艺术中心举办之「墨境:山崎朗子与杨致远夫妇藏当代水墨画」展,并被挑选作为展览图录封面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成立「当代水墨艺术研究院」,出任首届院长

策划并参加由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当代水墨艺术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系列展演活动之一「水墨概念艺术大展」

2017

获颁第三十六届中华民国行政院文化奖


「一个东西南北人:刘国松创作回顾展」于山东博物馆展出

参加由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无垠:行进中的水墨运动——中国当代水墨年度大展」

第三届香港水墨艺博会Ink Asia,香港水墨会举办「向刘国松致敬」特展

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举办「似重若轻:M+ 水墨藏品展」展出M+馆藏刘国松作品

2016

中国上海中华艺术宫举办大型回顾展「苍穹之韵:刘国松水墨艺术展」


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是首位华人画家获此殊荣

获中华民国总统府颁发「二等景星」勋章

2016年刘国松获选美国文理学院外籍院士,是首位华人画家获此殊荣

2015

参加香港举办的全球首届「水墨艺术博览会」,并应大会邀请演讲“我的水墨绘画之路”


MoCA新加坡当代美术馆、印尼雅加达国家博物馆和曼谷当代美术馆举办「革命.复兴:刘国松绘画大展」 作为东南亚巡回展


刘国松在水墨艺博演讲「我的水墨绘画之路」,左起皮道坚、刘国松、邓民亮

2014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举办「革命.复兴:刘国松绘画大展」,此展翌年巡回东南亚展出

2013

中国山东博物馆成立「刘国松现代水墨艺术馆」,作品常设展示

2012

国立台湾美术馆举办「一个东西南北人:刘国松八十回顾展」


2012年3月刘国松在国美馆举行「80回顾展」解说他的作品,照片中间左三起为馆长黄才郎、刘国松、林金田|张孟起摄
2012年3月刘国松在国美馆举行80回顾展开幕,右起为李君毅、李明振、杨渡、黎模华、刘国松、林金田、黄才郎、袁金塔,后排左起为Julia Andrews、皮道坚、沈揆一|张孟起摄

2011

获中国艺术研究院颁发「中华艺文终生成就奖」


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刘国松创作大展 — 八十回眸」大型展览

萧琼瑞着《水墨巨灵:刘国松传》由台湾台北远景出版社出版

2010

「宇宙即我心」个展于英国伦敦Goedhuis Contemporary 画廊举办

作品〈日月浮沉〉为大英博物馆收藏


获聘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讲座教授

获美国加州世界艺术文化学院及世界诗人大会颁发荣誉博士学位


1970|〈日月浮沉〉|57.2 x 94.2 cm

2009

中国湖北省博物馆、 宁夏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与合肥亚明艺术馆巡回「宇宙心印: 刘国松绘画一甲子」展览


香港大学美术馆举办「宇宙心印:刘国松的艺术创作与思想」展并出版李君毅着专论图录

2008

获台湾第十二届「国家文艺奖」

2007

「宇宙心印: 刘国松绘画一甲子」由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院主办于武英殿展览馆


林木着《刘国松的中国现代画之路》由中国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

张孟起与刘素玉着《宇宙即我心:刘国松的艺术创作之路》由台湾台北典藏艺术公司出版


「宇宙心印: 刘国松绘画一甲子」开幕,刘国松与嘉宾合照

2006

中国杭州浙江省博物馆、浙江西湖美术馆与湖南省博物馆主办「心源造化:刘国松现代水墨画展」


山水巨幅〈天子山盛夏〉为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2005

应苏立文教授邀请出席英国牛津大学主办之「现代中国艺术学术研讨会」

2004

应邀于香港艺术馆举办「刘国松的宇宙」展览


获国立台南艺术大学颁授「荣誉教授」衔

2003

「刘国松七十回顾展」于香港汉雅轩展出

2002

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巡回展出「宇宙心印——刘国松七十回顾展」


当选国立臺湾师范大学「杰出校友」

刘国松两位旅居的女儿,特别赶到上海与父亲祝寿

2000

应邀赴中国西藏大学讲学,并前往珠穆朗玛峰,出藏后左耳突然失聪


《刘国松.余光中 : 对影丛书——文采画风》由中国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0至2001年间,多次造访中国四川九寨沟,深受原始自然景观的感动,开始实验,创造一系列九寨沟的波光水影作品


2000至2001年间,多次造访四川九寨沟,此后不断实验,终以描图纸与渍墨法成功演绎色彩缤纷的九寨海子之美

1999

应国立国父纪念馆之邀,于中山国家画廊举办「宇宙即我心」个展


刘国松与余光中应邀赴巴黎合作一套〈画中有诗〉版画,同时出版《诗情画意集》,封面由张隆延题字,收录〈吹皱的山光〉、〈荷的联想〉等六幅配有题画诗的画作

1998

台湾唯一的艺术家应邀赴美国纽约与西班牙毕尔包参加古根汉美术馆举办之「中华五千年文明艺术展」的展出,并参加开幕式


德国出版之大学教科书《桥梁与断裂:20世纪的中国绘画》用刘国松作品〈千仞错〉作封面,内文大量介绍其对当代中国绘画的影响


1998年7月17日刘国松应邀参展「中华五千年文明艺术展」的展出,开幕式之前摄于西班牙毕尔堡古根汉美术馆

1997

应邀参加上海美术馆举办之「中国艺术大展」及研讨会

1996

应邀担任台湾国立台南艺术学院(今国立台南艺术大学)造型艺术研究所首任所长


台北历史博物馆举办「刘国松艺术研究展」,出版萧琼瑞着《刘国松研究》以及李君毅编《刘国松研究文选》

陈履生着《刘国松评传》由中国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

1995

参加在香港艺术馆举行之「传统与创新:二十世纪中国绘画」大展,翌年移师大英博物馆、新加坡美术馆、德国科隆东亚美术馆

1992

应邀出席台北市立美术馆「东方美学与现代美术」学术研讨会,会后有感而发撰文〈先求异再求好──解开国画的死结(上)、(下)〉美术教学理论,发表于《台湾新生报》1992年5月17、24日


台中台湾省立美术馆(今国立台湾美术馆)举办「刘国松六十回顾展」

10月自香港中文大学退休,返台中定居, 并任台湾东海大学美术系客座教授

1991

获李仲生现代绘画文教基金会「现代绘画成就奖」

1990

台北市立美术馆举办刘国松大型回顾展,并出版《刘国松画集》


1990春,台北市立美术馆为刘国松举行个人画展时,摄于会场,左起刘令时(儿子)、刘国松、陈其宽、黎模华

1989

应美国运通银行之请,绘五层楼高之大画〈源〉


参加韩国汉城市立美术馆(今首尔市立美术馆)举版「第四届亚洲国际美术展览会」

德国布莱梅海外博物馆举行个展


1989|〈源〉|1952 x 366 cm

1988

参加北京中国画研究院「国际水墨画展」与水墨画研讨会,发表论文〈当前中国画的观念问题〉


参加日本福冈市美术馆「第三届亚洲国际美术展览」

1987

8月前往中国西藏旅游,成为创作「西藏山水系列」灵感泉源


参加日本东京都美术馆「国际水墨画展」,并获特别奖

参加加拿大温哥华市美术馆「当代中国绘画展览」

参加比利时布鲁塞尔市政厅主办之「中国现代画展」


1987年刘国松摄于拉萨布达拉宫,第一次访问西藏后尝试用水拓技法画雪山

1986

水拓的创作技法达至成熟之境,开始渍墨画的探索与实验


1985年刘国松于香港中文大学教室教学示范水拓技法(周叙伦摄影)

1985

首次应法国「五月沙龙」之邀,作品〈沉入山的呼吸里〉参加该沙龙在巴黎大皇宫的展出

香港艺术中心、澳门市政厅贾梅士博物馆举行个展

参加在台北市立美术馆举行之「国际水墨画特展」


周韶华着《刘国松的艺术构成》由中国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在中国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为期两周之现代水墨画课程


1985|〈沉入山的呼吸里〉|178.5 x 95.5 cm

1984

中国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刘国松画辑》

1983

个展于北京中国美术馆与南京江苏省美术馆,并应中央美术学院之邀公开举办三场演讲,随后三年巡回展于中国十八个重要地区与城市


参加在香港艺术中心举行之「自然的情怀」四人联展


1983年刘国松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首展,与艾青、李可染、林林等文艺界名人合影。

1982

美国犹他州娄根市诺拉依科哈瑞森博物馆举行个展


参加在英国伦敦莫士撝画廊举行之「二十世纪中国画之发展」、澳洲墨尔本市东西画廊「现代中国水墨画展」、香港艺术馆「山水新意境」画


英国出版的纽约大学教授希诺考瓦着《现代中国和日本》大学教科书,视其为现代中国画的领军人物,收录作品〈石之变位〉

1981

应邀赴北京参加中国画研究院(今中国国家画院)之成立大会并参展,是刘国松首次在中国展出作品


参加法国巴黎赛努奇亚洲艺术博物馆「中国现代绘画趋向展」

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市立文化艺术中心、科罗拉多大学美术馆以及加州科斯塔梅萨之安瑞画廊举行个展

应巴林国家银行之邀,参加「第一届亚洲艺术节展览会」


1981年中国画研究院成立宴会,左起亚明、刘国松、李可染夫妇及吴作人夫妇

1980

应美国爱荷华州与伊利诺州艺术谘询委员会之邀,在爱荷华大学担任访问艺术家一年,并于各大学美术学院、教育电视臺及美术馆巡迴演讲及教授绘画


美国堪萨斯州威奇托州立大学乌瑞奇艺术博物馆、亚利桑那州土桑市亚利桑那大学美术馆以及加州蒙特瑞半岛美术馆举行个展

参加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画举办「中国周末」活动,认识中国作家艾青夫妇与王蒙

1979

李铸晋《现代中国画》于瑞士出版,介绍苏黎世的德雷诺阿茨收藏,包括其多件作品


1979年刘国松再次应聘赴美执教,全家摄于艾荷华。左为大女儿令徽、右为长子令时,前面为小女儿令仪

1978

美国纽约大学教授希诺考瓦着《中国与日本文明简史》大学教科书,将其列为现代中国画的代表人物,并在书中引用其文章画作


担任台北市立美术馆筹备委员会委员

1977

美国新罕普什州普利茅斯州立大学美术馆以及加州欧西顿托学院艺术画廊、澳洲墨尔本市东西画廊举行个展


澳洲墨尔本市东西画廊举行个展

参加并出任「一九七七年当代香港艺术」展览评审委员

1976

改写1965年发表于《文星》的文章〈谈绘画的技法〉,特别加入这项新理论,以〈谈绘画的技巧〉之名,刊登于香港《星岛日报》1976年11月17日、18日、19日,三年后发表于臺湾《联合报》1979年1月9日、10日、11日,引发大规模的讨论


香港中文大学、国际美育协会亚洲区会与国际美育协会香港分会主办亚洲区第四届美术教育会议,并当选国际美育协会国际艺术教育协会亚洲区会长

英国艺术史学者苏立文着《中国美术简史》由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出版,将其列入创新一派

1975

应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学院之邀,担任客座教授一年


香港中文大学校外进修部第一届现代水墨画文凭课程毕业生举办水墨画展于香港大会堂,刘国松为展览手册撰写序言,首次主张「革中锋的命,革笔的命」

1974

法国出版的《抽象艺术1945-1970》一书,收录其作品〈地球何许?〉


参加日本东京上野之森美术馆「亚细亚现代美术展」

参加美国耶鲁大学美术馆「当代中国之绘画与书法展」,并巡回着名大学美术馆展出一年

1973

香港艺术中心举办「刘国松画展」

创办「现代水墨画文凭课程」于香港中文大学校外进修部


英国艺术史学者苏立文教授所着的《东西方艺术之会合》(东西方艺术的交会)在英国出版,对刘国松艺术创作给予历史定位

开始全力探索水拓画技法

1972

出任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系主任,并创设「现代水墨画」课程。


菲律宾马尼拉市陆兹画廊举行个展

美国犹他州普柔佛市杨百翰大学艺术博物馆、犹他州娄根市犹他州立大学艺术馆以及犹他州盐湖城犹他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个展

参加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美术馆主办之「中国绘画之新方向—十一位当代中国艺术家」巡回展览


1972年刘国松摄于香港中文大学

1971

应聘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任教,迁居香港


英国布里斯托市美术馆以及伦敦莫士撝画廊举办英国首两届个展

参加第十一届巴西「圣保罗双年展」

1970

在德国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举办「刘国松画展」,并出版《刘国松:一个中国现代画家的成长》德文版;翌年巡迴至法兰克福应用工艺博物馆


应美国威斯康辛史道特州立大学艺术系之邀,担任客座教授一学期

受到「极限绘画」影响,开始用压克力颜料与喷枪技法,创作「月之蜕变」系列


1970年前往德国科隆参加东亚艺术博物馆主办之「刘国松画展」时,在其个展海报下留影
1970德国东亚艺术博物馆举办刘个展开幕酒会,右3为馆长-Dr. Roger Goepper

1969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主办「刘国松画展」,并出版美国李铸晋教授英文专著《刘国松:一个中国现代画家的成长》

参展第十届巴西「圣保罗国际双年展」、美国加州史丹福大学美术馆「二十世纪中国绘画的发展」


受前一年底美国「阿波罗8号」太空船登陆月球拍摄地球照片的启发,开始创作「太空画系列」,首幅〈地球何许?〉获美国「主流‘69」国际美展绘画首奖


1969|〈地球何许?〉|150 x 78.5 cm
李铸晋教授英文专着《刘国松:一个中国现代画家的成长》于1969年出版

1968

当选台湾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

参加第十二届「五月画展」

发起与创立台湾 「中国水墨画学会」,继续鼓吹中国画之现代化


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艺术博物馆、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塔夫托博物馆举行个展


五月画会成员合影于中和,左起陈庭诗、刘国松、冯锺睿、郭豫伦

1967

應美國諾德勒斯畫廊之邀,舉行首次紐約個展,獲《紐約時報》藝評家肯乃德好評,並成為該畫廊代理畫家

應美國密蘇里州堪薩斯市納爾遜美術館(今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邀請舉行個展

参加第十一届「五月画展」


五月初离开纽约,先后访问欧洲多个国家,十月返回台湾,继续任教于中原理工学院

1966

首本个人画册《刘国松画集》以英文行世,由李铸晋与罗覃撰写专文,黄华成设计封面,臺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出版

第二本论文集《临摹.写生.创造》由臺北文星书店出版

参加第九届「五月画展」

由艺术史学者李铸晋教授推荐,获美国洛克斐勒三世基金会两年环球旅行奖,赴爱荷华大学学习铜版画三个月,随后在美各地旅游参观四个月,并在纽约旅居九个月


应美国加州拉古纳艺术协会美术馆(今拉古纳美术馆)之邀,举行在美国之首次个展

参加在美国举行之「中国山水画的新传统」展览,该展在美国美术博物馆巡迴展出两年

刘国松在美国的第一次个展是1966年2月应加州拉古那滩市立美术馆之邀,刘国松与该馆博物馆馆长阿姆斯壮博士(前)及部分馆员合影
1966年美国堪萨斯市纳尔逊美术馆举办刘国松画展时,刘国松与李铸晋合影

1965

首次个展于台北国立台湾艺术馆(今国立台湾艺术教育馆)

参加「亚洲先进艺术家画展」于亚洲十大城市巡回展出


第一本论文集《中国现代画的路》由台北文星书店出版


《中国现代画的路》台北文星书店于1965年4月出版

1964

经由余光中引荐,旅美中国艺术史学者李铸晋参访其画室,深为其画作〈寒山雪霁〉所惊艳

参加第八届「五月画展」


参加「当代中国绘画展」非洲十四个国家巡回展

1963

发明粗筋刘国松纸,并藉此创造「抽筋剥皮皴」独特画风

参加第七届「五月画展」

参加第七届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展出水墨作品〈动中之静〉


作品《云深不知处》为香港艺术馆收藏,也是作品首次为美术馆收藏


1963|《云深不知处》|90 x 30 cm

1962

参加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举行之第六届「五月画展」暨「现代绘画赴美展览预展」


参加越南「西贡第一届国际美展」

第六届「五月画展」暨「现代绘画赴美展览预展」于国立历史博物馆,左起庄喆、彭万墀、韩湘宁、廖继春、刘国松、孙多慈、杨英风

1961

与黎模华女士结婚


参加第五届「五月画展」

参加第六届巴西「圣保罗国际双年展」

放弃油彩与画布,重回纸墨世界,倡导「中国画现代化」运动

撰文反驳徐复观〈现代艺术的归趋〉一文,引发现代绘画论战


6月3日刘国松与黎模华在台北结婚时摄

1960

应聘担任台湾中原理工学院(今中原大学)建筑系讲师


参与发起成立「中国现代艺术中心」,此中心后因「秦松事件」而受挫及解散

参加第四届「五月画展」

1959

参加第五届巴西「圣保罗国际双年展」、法国「巴黎国际青年双年展」,被法国《费加罗报》评为天才

参加第三届「五月画展」


经由廖继春老师推荐,至台南成功大学建筑系担任郭柏川教授的助教

绘画思想由全盘西化转为中西合璧,于是在石膏油画的实验中,进一步加入松节油、墨,创造水墨晕染的韵味

参与尉天骢主编《笔汇》月刊编撰工作


1960年刘国松与石膏油画作品摄于成功大学建筑系

1957

首届「五月画展」于臺北中山堂举办,掀起了臺湾现代艺术运动

开始石膏在画布上打底的油画实验

代表臺湾参加日本东京「亚洲青年美术家展」


第一届「五月画展」于臺北市中山堂,左起刘国松、郑琼娟、李芳枝、陈景容、郭东荣、郭豫伦

1956

夏天与同班同学李芳枝、郭东荣、郭豫伦在师大举办「四人联合西画展」,在廖继春老师的鼓励下创立「五月画会」,并决定每年五月举行画展

1955

台湾师范学院艺术系第一名毕业,随后于基隆市立第一中学教学实习一年


1955年学士学位照

1954

以笔名「鲁亭」发表〈为什么把日本画往国画里挤?〉一文于《联合报》,从此经常撰写艺术评论

1952

创作〈刧后馀温〉短篇小说,在谢冰莹老师鼓励下投稿《中学生文艺》刊登

1951

以同等学历考入台湾省立师范学院艺术系(今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

1949

只身随南京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到台湾,就读于台湾省立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今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附属高级中学)高一


1949年刘国松与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同学合照,后排左起刘育春、薛湘兰,右起李傅义

1948

考入南京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

1938

父亲于中国抗日战争(1937-1945)中阵亡,与母亲流亡湖北、陝西、四川、湖南、江西各地,妹妹于逃亡中夭折


1946年与母亲妹妹摄于武昌

1932

4月26日生于安徽蚌埠,祖籍山东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