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松

Present-2010

2019

由劉國松文獻庫與香港水墨會合辦的首屆「劉國松水墨藝術獎」在香港頒獎

張孟起與劉素玉合著《一個東西南北人:水墨現代化之父 劉國松傳》由臺北遠流公司出版


高雄市立美術館舉辦《奔‧月—劉國松》跨年大展

2018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成立「當代水墨藝術研究院」,出任首屆院長


策劃並參加由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當代水墨藝術研究院主辦的第二十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系列展演活動之一《水墨概念藝術大展》

2017

獲頒第三十六屆中華民國行政院文化獎


《一個東西南北人:劉國松創作回顧展》於山東博物館展出

參加由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的《 無垠:行進中的水墨運動——中國當代水墨年度大展》

第三屆香港水墨藝博會Ink Asia,香港水墨會舉辦《向劉國松致敬》特展

香港M+視覺文化博物館舉辦 《似重若輕:M+ 水墨藏品展》展出M+館藏劉國松作品


「一個東西南北人─劉國松創作回顧展」開幕,劉國松與嘉賓合照 | 高士畫廊提供

2016

中國文聯榮譽委員

獲選為美國文理科學院
藝術與人文科學領域院士的首位華人畫家


於上海中華藝術宮舉行大型回顧展
「蒼穹之韻─劉國松水墨藝術展」


「蒼穹之韻─劉國松水墨藝術展」開幕,劉國松與嘉賓合照

2015

參加香港舉辦的全球首屆「水墨藝術博覽會」,
並應大會邀請演講「我的水墨繪畫之路」


MoCA新加坡當代美術館,印尼雅加達國家博物館和曼谷當代美術館舉辦
「革命•復興:劉國松繪畫大展」 作為東南亞巡迴展


2015.12.19 在水墨藝博演講「我的水墨繪畫之路」,左起皮道堅、劉國松、鄧民亮

2014

10月臺北歷史博物館舉辦「革命.復興:劉國松繪畫大展」,
此展2015年作為東南亞巡迴展

2013

山東省博物館成立「劉國松現代水墨藝術館」,作品永久展示


2013.4.26劉國松在山東博物館的個人藝術館開幕|張孟起攝

2012

國立臺灣美術館舉辦 「一個東西南北人—劉國松80回顧展」


2012年3月劉國松在國美館舉行「80回顧展」解說他的作品,照片中間左三起為館長黃才郎、劉國松、林金田|張孟起攝
2012年3月劉國松在國美館舉行80回顧展開幕,右起為李君毅、李明振、楊渡、黎模華、劉國松、林金田、黃才郎、袁金塔,後排左起為Julia Andrews、皮道堅、沈揆一|張孟起攝

2011

獲中國文化部頒發首屆中華藝文獎「終身成就獎」


「劉國松創作大展-八十回眸」於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


劉國松獲中華藝文獎|張孟起攝

2010

「宇宙即我心」個展於英國倫敦Goedhuis Contemporary 畫廊舉行,
作品《日月浮沈》為大英博物館收藏

2009

於湖北省博物館、 寧夏博物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與合肥亞明藝術館巡迴展出「宇宙心印: 劉國松繪畫一甲子」

2008

獲臺灣第十二屆「國家文藝獎」


2008年9月26日獲國家文藝獎|張孟起攝
2008年9月26日獲國家文藝獎|張孟起攝

2007

「宇宙心印: 劉國松繪畫一甲子」由北京故宮博物院主辦於武英殿展覽館展出,之後巡展至上海美術館和廣東美術館展出。


「宇宙心印: 劉國松繪畫一甲子」開幕,劉國松與嘉賓合照

2006

應美國哈佛大學之邀出席「新中國山水畫展」開幕儀式,
演講「我的創作理念與實踐」,並參加賽克勒博物館舉辦之「中國新山水畫展」開幕活動

2005

美國亞里桑那州立大學舉辦「劉國松師生展」

2004

「劉國松的宇宙」應邀於香港藝術館展出,並出版大型畫集

2003

「劉國松七十回顧展」於香港漢雅軒展出

2002

於臺灣新竹智邦藝術中心、北京國家歷史博物館、上海美術館,
廣東美術館及臺北京華城盛大巡迴展出「宇宙心印-劉國松七十回顧」


當選臺灣師範大學「傑出校友」


香港現代水墨畫協會的會員一行九人,特地趕去上海祝壽,並參觀老師的七十回顧展
劉國松兩位旅居的女兒,特別趕到上海與父親祝壽

2001

赴四川九寨溝旅遊,深受原始自然境觀的感動
開始實驗用建築描圖紙結合漬墨技法創造了一系列九寨溝的波光水影作品


2001年1月攝於四川九寨溝

2000

應西藏大學之邀講學,並前往珠穆朗瑪峰,受其變化多端的美景吸引,
後創作一系列「西藏組曲」呈現雪山雲霧的景致

1998

臺灣唯一的藝術家應邀赴紐約參加古根漢美術館舉辦之「中華五千年文明藝術展」的展出,並參加開幕式及該展於西班牙畢爾堡古根漢美術館的開幕式


1998年7月17日劉國松應邀參展「中華五千年文明藝術展」的展出
開幕式之前攝於西班牙畢爾堡古根漢美術館

1997

應邀參加上海美術館舉辦之「中國藝術大展」及研討會

1996

應聘出任臺南藝術學院造型藝術研究所所長


臺北歷史博物館舉辦「劉國松研究展」,
並出版蕭瓊瑞著《劉國松研究》與李君毅編《劉國松研究文選》

1992

10月自香港中文大學退休,返臺中定居,並任東海大學客座教授


臺中市臺灣省立美術館舉辦「六十回顧展」

1990

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辦劉國松大型回顧展,並出版畫冊


1990春,臺北市立美術館為劉國松舉行個人畫展時,攝於會場
左起:劉令時(兒子)、劉國松、陳其寬、黎模華

1989

應美國運通銀行之請,繪五層樓高之大畫《源》1952 × 366 cm


1989|《源》|1952 x 366 cm

1985

首次應法國「五月沙龍」之邀,作品《沉入山的呼吸裡》
參加該沙龍在巴黎大皇宮的展出。


1985|《沉入山的呼吸裡》|178.5 x 95.5 cm

1983

個展於北京中國美術館,並應中央美術學院之邀公開演講,
隨後三年巡迴展於全國十八個重要城市,北到哈爾濱,西到蘭州、烏魯木齊。


1983年劉國松畫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首展時
與艾青、李可染、林林等文藝界名人合影。

1981

應邀赴北京參加北京中國畫研究院之成立大會並參展
隨後赴南京、上海、杭州參觀訪問


1981年中國畫研究院成立宴會上
左起亞明、劉國松、李可染夫婦及吳作人夫婦

1979

應美國艾荷華大學藝術學院之邀,擔任客座教授一年


1979年劉國松再次應聘赴美執教,全家攝於艾荷華。左為大女兒令徽、右為長子令時,前面為小女兒令儀

1977

當選英國國聯八位畫家的亞洲區代表,前往加拿大參加「國聯版畫代表作」之創作


參加香港藝術館舉行之「今日香港藝術展」

1974

發表〈談繪畫的技巧〉一文,提出「革中鋒命」、「革筆的命」之理論,
引發大規模討論

1972

出任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主任,並首創“現代水墨畫”課程

1970

德國科隆東方藝術博物館和法蘭克福博物館合辦「劉國松畫展」巡迴展,
並出版《劉國松— 一個中國現代畫家的成長》德文版


1970年前往德國科隆參加東方美術館主辦之「劉國松畫展」時,在其個展海報下留影。
1970德國東方美術館舉辦劉個展開幕酒會,右3為館長-Dr. Roger Goepper

1969

因受美國“阿波羅8號”太空船由月球背面拍回地球照片之影響,
開始創作太空畫系列,首幅《地球何許?》獲美國“主流‘69”國際美展繪畫首獎


1969|《地球何許?》|150 x 78.5 cm

1968

當選臺灣第二屆「十大傑出青年」

1967

應諾德勒斯畫廊之邀,舉行首次紐約個展,
獲紐約時報名藝術評論家肯乃德(John Canaday)好評並與該畫廊簽約,
成為代表畫家

1966

應美國加州拉古拉美術館之邀,舉行在美之首次個展


因李鑄晉教授推薦獲美國洛克斐勒三世基金會
(The JDR 3rd Foundation) 兩年環球旅行獎


1966年夏與西雅圖博物館館長Dr. Fullen攝於西雅圖寓
劉國松在美國的第一次個展是1966年2月應加州拉古那灘市立美術館之邀
劉國松與該館博物館館長阿姆斯壯博士(前)及部分館員合影
1966年美國堪薩斯市納爾遜美術館舉辦劉國松畫展時,劉國松與李鑄晉合影

1965

首次個展於臺灣藝術館舉辦


論文集《中國現代畫的路》由臺北文星書店出版


《中國現代畫的路》
臺北文星書店於1965年出版

1963

受建築系材料理論影響放棄油彩及畫布,重回紙墨,
並發明粗筋棉紙—劉國松紙,並藉此創造出自我獨特畫風


作品《雲深不知處》為香港藝術館收藏,也是作品首次為美術館收藏


1963|《雲深不知處》|90 x 30 cm

1961

與黎模華女士結婚


1961年6月3日劉國松與黎模華在臺北時結婚攝

1960

應聘擔任中原大學建築系講師


參與《筆匯》月刊編輯工作

1959

參加巴西《聖保羅國際雙年展》、法國《巴黎青年雙年展》,被法國《費加羅報》評為天才


受廖繼春老師的推薦,赴臺南成功大學建築系擔任郭柏川的美術助教

1958

開始大量撰寫藝術理論文章,鼓吹現代藝術

1957

首屆《五月畫展》於臺北中山堂舉辦,掀起了臺灣現代藝術運動


代表臺灣參加日本東京《亞洲青年展》


「五月畫會」第一屆展覽小冊子
1958年攝於第二屆「五月畫展」會場
左起:顧福生、劉國松、郭東榮、黃顯輝、陳景容;左後方掛的是劉國松的複合媒材「剝落的境界」
1962年「五月畫會」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時,劉國松攝於其作品前

1956

臺灣師範大學藝術系第一名畢業


與同班同學李芳枝、郭東榮、郭豫倫在師大舉辦《四人聯合畫展》,在廖繼春老師的鼓勵下創立「五月畫會」 ,並決定每年五月舉行畫展


1956年獲學士學位

1951

以同等學歷考入臺灣省立師範學院藝術系(今美術系)

1949

隻身隨遺族學校來臺,
就讀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高一


1949年劉國松與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同學合照,後排左起劉育春、薛湘蘭,右起李傅義

1948

考入南京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

1938

父親於抗日戰爭中陣亡,與母親流亡各地,妹妹於逃亡中夭折


1946年與母親妹妹攝於武昌

1932

4月26日生於安徽蚌埠,祖籍山東青州